电镀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关键领域,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镍废水因含有剧毒重金属镍离子,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尤其当废水中存在EDTA、柠檬酸等络合剂时,传统化学沉淀法难以有效去除络合态镍,导致出水镍浓度超标。本文以浙江某汽车零部件电镀园区为例,详述重金属捕捉剂在这次含镍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应用及成效。
一、项目背景与水质特征
该园区主要承接汽车轮毂、装饰件的电镀加工,日处理含镍废水150立方米。原水镍浓度波动于4.5-7.2mg/L,其中络合态镍占比达65%-75%,同时含有COD 120-180mg/L、悬浮物60-90mg/L。此前采用“化学沉淀+砂滤”工艺,处理后出水镍浓度稳定在1.5-2.0mg/L,远超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1900—2008)中0.1mg/L的限值,面临环保处罚与生产线停产整改的双重压力,要找到合适的电镀含镍废水处理方法。
二、工艺改造
为解决络合态镍处理难题,园区投资改造处理设施,采用“化学破络+重金属捕捉剂强化沉淀”新工艺,具体流程如下:
工艺流程与参数控制
1、预处理调节:废水进入调节池,均衡水质后投加硫酸调节pH至3.0-3.5,初步破坏部分简单络合结构。
2、化学破络段:添加次氯酸钠,按比例投加,反应30分钟,断裂EDTA等有机络合剂的化学键,释放游离镍离子,破络率达92%。
3、捕捉沉淀段:投加专用重金属捕捉剂,污水中投加80-100mg/L的药剂,同时添加PAC 50mg/L、PAM 2mg/L辅助絮凝。反应pH控制在8.5-9.0,沉淀时间1.5小时,形成密度大、易沉降的絮体。
4、固液分离段:沉淀池出水经砂滤与碳滤进一步净化,确保悬浮物与色度达标。
处理后水质参数
三、成效
改造后系统连续运行一段时间,出水镍浓度均值为0.05mg/L,未出现超标情况,成功通过环保部门验收并恢复满负荷生产。该案例表明,使用重金属捕捉剂作为含镍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是可行的。
关于更多含镍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问题,欢迎联系我公司,点击下方“手机咨询”,获取工程师指导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。
相关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