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污水处理领域,总磷超标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之一。化学除磷作为生物处理工艺的重要补充,其核心在于通过投加除磷剂使溶解性磷酸盐转化为不溶性沉淀物。然而,除磷剂的效能并非“一药通用”,除磷剂适用pH值范围作为关键参数,直接影响着除磷效率与成本。本文将从技术原理、pH值影响机制及实战案例三方面展开分析。
一、pH值:决定除磷效率的“隐形开关”
磷酸盐在水体中以正磷酸盐和聚磷酸盐形式存在,其化学形态随pH值动态变化。例如,当pH<7时,磷酸盐以溶解性更强的磷酸二氢根为主;当pH>9.5时,则转化为难溶的磷。这一特性直接决定了除磷剂的适用范围:
1、铁系除磷剂(如聚合硫酸铁、硫酸亚铁):其pH值范围为6.5-7.5。在此区间,铁元素可有效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,通过吸附架桥作用捕获磷酸盐。若pH<5,亚铁离子的混凝效果减弱;pH>8时,氢氧化铁沉淀会包裹磷酸盐,阻碍反应进行。
2、铝系除磷剂(如聚合氯化铝):适用pH值范围为6-8。铝元素在弱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氢氧化铝絮体,与磷酸盐形成磷酸铝沉淀。但pH>9时,氢氧化铝会转化为可溶性铝的氢氧化物离子,导致除磷效率骤降。
3、钙系除磷剂(如熟石灰):此时钙元素与磷结合生成羟基磷灰石,但过高的pH值(>11)会引发设备结垢,且对水生生物毒性明显。
4、复合型除磷剂(如SP-3):通过配方优化实现宽pH值适应(如pH 2-10),其核心机理在于引入多种金属离子(铁、铝、钙)协同作用,覆盖不同pH值区间的反应需求。
二、实战案例:啤酒废水pH值调控的有效打击
佛山某啤酒厂日处理废水2000吨,生化池出水总磷浓度波动于3mg/L,远超排放标准(0.5mg/L)。原工艺采用聚合氯化铝+聚丙烯酰胺的污水脱磷方法,但加大投加量后总磷仍无法达标。
问题诊断:
原水pH 7.6,处于铁盐/铝盐合适除磷区间边缘,但聚合氯化铝对低浓度磷的捕捉能力不足;
工艺未设置pH值调节环节,导致反应器内pH波动。
解决方案:
药剂替换:选用复合型除磷剂SP-3,其有效成分为复合物,适用pH范围8-8.5,且自带絮凝功能;
pH值调控:在反应器前段投加氢氧化钠,将pH提升至8.2;
投加点优化:将除磷剂投加位置从二沉池前移至生化池出水口后,延长反应时间。
效果验证:
投加量750ppm时,出水总磷降至0.3mg/L,pH稳定在8.3;
絮凝体沉降速度提升40%,污泥产量减少25%;
三、pH值管理的“三步法则”
小试定范围:取1L水样,调节pH至6、7、8、9四个梯度,分别投加500ppm除磷剂,静置30分钟后测上清液总磷,确定合适pH区间;
中试验证:在反应器中模拟实际工况,连续运行72小时,监测pH波动对除磷率的影响;
动态调控:安装在线pH计,联动加药泵,当pH偏离合适范围±0.5时自动投加酸/碱调节剂。
除磷剂适用pH值范围并非固定值,而是与药剂类型、废水成分、排放标准紧密关联。通过案例分析可见,选择宽pH值适应型的复合除磷剂(如希洁SP-3),并结合智能pH调控技术,可实现总磷稳定达标与运行成本优化。
要了解更多除磷剂的问题,欢迎联系我公司,点击右上角“立即咨询”,获取工程师指导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。
相关推荐:
重金属捕捉粉是一种能与重金属离子强力螯合的化工产品。采用接枝合成工艺,其枝链上的螯合基团能螯合重金属形成稳定不溶物而沉淀。
聚合氯铝(简称PAC),也称作碱式聚合氯铝或混凝剂,一种典型的水溶性铝盐混凝剂,易溶于水。该产品有较强的架桥吸附性,在水解过程,伴随发生凝聚、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学过程。与其他混凝剂相比,具有适应水性广泛、使用范围广、沉淀性能好、适宜pH范围较宽、处理后水体pH值变小等优点,是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混凝净水剂。
一般污水处理工艺对磷的去除能力有限,总是处理不到排放标准值。生活、市政污水除磷剂是专门为含低浓度磷的处理研发的,通过吸附、架桥、沉淀等作用,在一定条件下将磷沉淀下来,保证稳定达标,且不影响污泥的活性。投加生活、市政污水除磷剂可以有地去除污水的磷,可以弥补生处理的不足,同时还有絮凝作用。
希洁专注氨氮降解剂10多年,污水氨氮处理2000+企业,实现5分钟快速去除氨氮达标排放,厂家直销,提供"1对1”技术指导服务.
希洁环保生产的氯锭,是一种高去除率、低毒、快速杀菌的一种产品,能有效的快速杀灭各种细菌、真菌、芽胞、霉菌、霍乱孤菌。氯锭对传染病也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,本品并具有灭藻、除臭、净水、漂白之功效,且无二次污染。
无2次污染、不会造成生化的负担,有效含量高达98%,广泛应用于机加工、五金制造、石油化工、电镀、制革、化妆品制造,钢铁等行业。具有添加量少,投加灵活,破乳效果显著等特点。